承载式车身难道是“偷工减料”?
承载式车身不如非承载式车身耐撞,属于偷工减料,并不安全?
提起带有大梁的汽车,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结实,有这样的感觉也绝不是空穴来风,但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往往会影响到理性的选择。
大梁正是非承载式车身的一大标志,与非承载式车身相得益彰的则是承载式车身,这两种不同的车身涵盖了所有的汽车车身设计,并没有谁强谁弱,孰是孰非之分。
硬要打个比方,那非承载式车身就像一个硬汉,他力气更大,但消耗也更多;承载式车身就像一个“穿衣显瘦,脱衣显肉”的小伙子,能胜任很多工作,贴心的同时也不会发大脾气。
“硬汉”
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一刚性车架,又称底盘大梁架。在非承载式车身中发动机、传动系统的一部分、车身等总成部件都是用悬架装置固定在车架上,车架通过前后悬架装置与车轮联接。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,质量大,高度高,一般用在货车、客车和越野车上,也有部分高级轿车使用,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。
另外非承载式车身的悬挂不是直接联在车身上,而是联在车架上,车架上面再扣上一个车身。比如奔驰G系列,牧马人,悍马H2等等。这样的车身,如果你有兴趣弯下腰看看车底的话,你都会看见贯穿前后的两个大梁(而承载式车身便看不到)。它的优点就是有独立的大梁,底盘强度较高,抗颠簸性能好,此外四个车轮受力再不均匀,也是由车架承担,而不会传递到车身上去。所以SUV和越野车用的比较多。缺点就是车身和车架是刚性联接的,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,不是很平稳,会产生震动。另外遇到危险(如翻车)的时候,厚重的底盘,也会对相对薄弱的车身产生致命威胁(承载式车身便不会遇到这个问题,它的车身都是一体的)。现在国产低端SUV也大多使用非承载式车身,这倒不是它们定位为纯越野车的问题(更多还是城市型),而是技术和成本使然。#p#副标题#e#
“穿衣显瘦,脱衣有肉”
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,只是加强了车头、侧围、车尾、底板等部位,发动机、前后悬架、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,车身负载通过悬架装置传给车轮。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,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力的作用。承载式车身不论在安全性还是在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,它具有质量小、高度低、装配容易等优点,大部分轿车采用这种车身结构。
上图很容易理解,就是整个车身为一体,悬挂直接联在车身上。比如轿车几乎都采用承载式车身,你打开发动机盖,就会发现前悬挂联在了前翼子板内侧的车身上。这样的车身优势是:公路行驶非常平稳,整个车身为一体,固有频率震动低,噪音小,整体式车身比较安全。缺点就是底盘强度远不如大梁结构的车身,当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时,车身会发生变形另外,另外制造成本偏高。
这样一看,从使用的角度看,非承载式除了底盘结实外,其他几乎全是缺点,而承载式除了底盘不够结实外,其他几乎全是优点。
而国内这么多的SUV使用非承载车身结构,并不是因为非承载车身结构全是优点,而是因为绝大部分国内SUV生产厂家在目前条件下,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和生产承载式SUV车身的能力和实力。随着国内的SUV走向高端,有些技术瓶颈也会慢慢克服。
汽车刚出现时,全部都是非承载式的。发展到今天,乘用车的绝大部分都是承载式结构。可以说能取代的都取代了,就剩下那些不能取代的和取代不起的了。不能取代的一是货车,二是越野车,为了载重,为了越野和应对恶劣的路面,必须有厚重的底盘,但为此也必须忍受其他的所有缺点。取代不起的就是廉价的如微面之类的微型客车,由于用途不同,成本不同,这样的车型也没有必要使用非承载式车身。当今,国外的SUV也几乎全部都是承载式结构,从亲民的CRV、RAV4、福特的翼虎,到高端的宝马X5、沃尔沃XC90、保时捷卡宴和大众途锐,都是采用的承载式车身。